实盘股票配资是一种融资方式,允许投资者使用借入资金购买股票。配资平台充当中间人,为投资者提供杠杆,通常为 1:2 或 1:3。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购买价值高于其账户余额的股票。
股票配资的本质是通过向配资公司借贷资金,放大投资者的资金规模。这无疑为投资者带来了更高的收益空间。例如,如果投资者自有资金为10万元,通过配资放大至20万元,那么其收益率将直接翻倍。
11月28日,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各区科技主管部门、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银行、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特别支持的第八届广州创投周启动。
本届创投周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助力科技企业与资本、产业对接。从11月28日持续至12月2日,创投周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大赛”)决赛为契机,将组织科技成果展,开展“湾创技转荟”成果需求三方对接系列活动、“走进大院大所”系列活动等创新创业创投活动,集聚领先技术、创新产品、优质企业、卓越人才、金融资本,促进资源汇聚和成果转化。
“力争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明在创投周启动仪式上提到,广州以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硬核发布
创投盛事汇聚人、财、企资源
今年,创投周现场发布了2024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广州站)“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成果,一批兼具创新性与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精彩亮相。直通车自8月启动以来,共征集来自广州、北京、上海、重庆、江苏、陕西、河南、澳门等地732项成果。
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组织的一项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活动。直通车活动集聚政产学研各方主体,从供给侧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在地方落地转化。
广州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坚持把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2024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广州站)聚焦“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举办龙头企业对接、走进大院大所等活动,为创新者提供了展示科技成果、寻找合作伙伴、转化技术能力的重要平台。
“此次发布的成果项目主要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公司以及科技型企业。”现场发布人员介绍,超过半数成果处于中试、产业化阶段,其中大部分成果可通过转让、许可及合作研发等方式实现项目落地。
“直通车”的成果发布,是广州资本支撑创新发展的缩影。广州创投周作为全国首个以风投、创投为主题开展的活动周,通过搭建平台,集聚优质企业、金融资本、风投创投机构,解读政府政策,对接高校院所成果,精准服务科技企业,强化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有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成果链和资金链的对接。
历经八载春秋,广州创投周依托大赛等活动,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吸引集聚风投创投资本,进一步促进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超过600家大赛企业成功获得了银行的意向授信,总额高达49亿元;近百家大赛企业更是成功吸引了投融资,总额超过60.81亿元。
细分赛道
创新赛事再创新激发主体活力
一只“蝴蝶”在创投周的会场翩跹飞舞。它灵动的翅膀和曼妙的身姿,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原来,这只翩翩起舞的仿生蝴蝶,是一款扑翼飞行器。它来自广州风之羽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的支持,以及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在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的优势,已实现扑翼飞行器稳定可控飞行和市场化应用。
智能机器人、扑翼飞行器、纳米技术、多功能新材料……大赛决赛企业的创新成果,展示了广州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
自2015年至今,广州设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独立赛区迈入第十个年头。从“以赛代评”“以投代评”,到“以贷代评”“全额奖补”……广州双创大赛在新制度、新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打造出具有广州特色的广州创新创业大赛系列赛事。
今年,大赛首次采取“市场”+“政府”相结合的办赛模式,将广州现有的各类社会赛事和政府办赛融合,以市场化办赛的方式征集项目,政府组织办赛的形式开展评审,协同各界社会力量办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大赛面向科技型行业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孵化创新载体、“一区一机构”支撑服务机构、产业联盟、银行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公开征集、遴选出十四个行业赛主办单位,成为大赛“创新生态合伙人”。各单位充分结合其自身优势、协同整合行业产业资源进行办赛,共同构建广州科技创新生态圈。
现场,大赛组委会向14家行业赛主办单位授予“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 2024 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生态合伙人”牌匾。
大赛聚焦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广州市具备一定优势和产业集聚度的细分赛道,创新地将赛道从往年的六大行业方向进一步细分成新一代信息设备和通信网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医药研发、合成生物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共十四个细分领域。
在新的赛事结构和规则下,参赛企业所选择的对应赛道将更贴合自身主营业务和项目发展方向,有助于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鼓励各行业领军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导企业争做细分赛道的领跑者。通过细分赛道,保障赛道内评审专家的专业性和参赛企业的同类性,也能让投资界、行业上下游更好地聚焦参赛企业,精准地链接资源,实现“大赛即对接,对接即服务”。
精准匹配
需求、供给、服务三端齐发力
赛场选骏马,市场配资源。
本届大赛以“创在广州”为主题,吸引了近2000家企业报名参赛。10月-11月,十四个行业赛主办单位先后组织行业赛企业进行路演比赛,各赛道企业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比拼,产生428家大赛决赛企业。
为保障赛事公平性,全方位提升参赛企业参与感,本届大赛全面实现数字化办赛。赛事依托“广州科技大脑”,从报名参赛、资格审核到路演评审、“免申即享”大赛奖励,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现一站式赛事服务。
巅峰对决的同时,活动现场亦有大赛企业在贷款、投资、技术等多个领域签约合作。
据统计,广州企业在融资、宣传、政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需求较大,分别占比超39%、26%、15%、10%。为提供更多元化、更精准的支持与服务,加速企业的成长与产业的升级,大赛组委会在广州市科技局的指导下积极对接企业发展的各项需求,大赛期间同步收集了决赛428家企业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学研合作、技术、宣传、场地、政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现场进行集中发布。
作为大赛组委会,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创“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搭建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将线上精准匹配与线下深度服务相结合。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首席技术转移官吴凯表示:“我们技术经理人团队利用‘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对企业的产业需求提前综合研判,从中遴选出匹配企业需求的技术供给方,通过全国协作网络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大赛项目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更多支持。”
成果转化不但要扩大“朋友圈”,也要精准“群聊”。创投周期间还将开展“湾创技转荟”成果需求三方对接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的桥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开展“走进大院大所”系列活动,实地参观研究院所,形成“大院大所引领、大小企业协同”的互利共赢发展格局。
接下来,为期5天的广州创投周将陆续进行相关活动,协同各类创新要素形成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创新、创业、创投的步伐奔走不息,自新、自强、自立的风采卓然尽显。
南方+记者 李鹏程配资买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内的配资门户网_免息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炒股观点